在线爆料QQ:165687462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首页 | 登录 | 注册

当前位置:首页生活 — 年度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发布
年度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发布
来源:北京网    更新时间:2016/3/5 12:11:35  阅读[1933]
  昨天,杭州市委宣传部、杭州市文明办、杭州市社科院召开新闻发布会,发布了“2015年度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”,成为全国首个发布此类指数的副省级城市。

  根据调查,2015年度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为84.062,较2014年度的83.63提高了0.432。

  这个指数是怎么来的?

  从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,在这近半年的时间内,杭州社科院研究人员和150多名高校师生对杭州9城区的3500多名杭州市民、500多名在杭州市区生活半年以上的外籍人士进行了入户调查访问。同时,在地铁站、商场、社区等各类公共场所也设置了135个现场观测点,对125万人次、39万辆机动车、近13万辆非机动车、20条公交线路和地铁进行了累积7000多小时的实地现场观测。

  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,同时辅以个案访谈、座谈会和专家咨询会等,最终形成了该项调查报告。

  【调查结果】

  国际礼仪文明得到广泛认同 外籍人士评价指数显著提高

  2015年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由7个二级指标构成。包括公共卫生、公益服务、公共交往、公共秩序、网络文明、公共观赏以及国际礼仪。

  与2014年同比,“公共卫生”指数值提升幅度最大,提高了2.77个分值,公益服务提高2.38个分值,公共交往提高0.23个分值,公共秩序提高0.05个分值,而网络文明和公共观赏出现了下降。

  国际礼仪文明指数是首次被列入指标评价体系,调查结果显示,国际礼仪文明指数值为84.43,高出总指数0.368个分值,在所有七个二级指数中排在第三位。

  “在外籍人士面前,能自觉维护国家及杭州的形象与声誉”、“能热情友善对待外籍人士,并愿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服务”、“不随意询问有关他人隐私问题(如年龄、家庭、收入等)”、“如有可能,愿意积极参与为迎接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作贡献的有关活动与工作”等方面均获得较高评价。

  从外籍人士评价情况看,2015年外籍人士客评指数上升了5.22个分值,反映了在杭州加速推进城市国际化的进程中,杭州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也越来越得到外籍人士的认可,外籍人士眼中的杭州人“正在很快的提升自己的现代文明素养”。

  杭州人爱国家爱家乡 在公共场合既讲秩序又乐于助人

  调查显示,杭州市民国际礼仪文明素养总体较好。其中,杭州市民“在外籍人士面前,能自觉维护国家及杭州的形象与声誉”获得高度评价,指数值为87.709,高出该二级指标指数3.279个分值、高出总指数3.647个分值,在国际礼仪文明考察项中指数值居于首位。

  一如往年,杭州市民在公共场合讲秩序、乐于助人连续获得好评。调查显示,“在入口处,主动配合做好安检工作”成为2015年得分最高的三级指数。“不在观众席向演出或比赛场地投掷杂物”,“能给老、弱、病、残、孕及怀抱婴儿者让座”、“能热情友善对待外籍人士,并愿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及服务”、“按时入场、退场”、“与人交流时面带微笑,态度和蔼”等指数值都在86以上。

  与2014年相比,市民对“陌生人问路时,耐心、详细解答”,“与人交流时面带微笑,态度和蔼”、“驾车不抢道、超车、变道或加塞”、“乘坐公交或地铁时有序排队上下车”等方面的评价都有了提高。

  垃圾分类投放指数水平依然偏低 主动学习外语水平表现不足

  同2014年相比,公共卫生领域和公益服务领域的三级指标分值提升最为明显。其中“垃圾分类投放”指数提升幅度最大,增加了6.289个分值,这表明,杭州市相关部门和城市社区推进垃圾分类的举措有力,“垃圾分类投放”长期难以推动的局面正逐步得以破解。但指数水平依然靠后。

  此外,“积极学习了解并遵循国际通行的礼仪规范”、“能积极主动学习外语,并在与外籍人士交流时使用外语”等指标表现相对不足。

  现场观测数据显示 各种不文明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

  在线观测的结果中我们发现,杭州市民在公共场所中,“随地吐痰、便溺”的发生率最低,“在禁烟场所抽烟”,“谩骂起哄或围攻裁判员、运动员或其他人员”,“在观众席上向演出或比赛场地投掷杂物”,“机动车行驶违章变道或加塞”,“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”,“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”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率均低2%。

  与2014年相比,20个观测指标中,发生率的变化情况为17降3升,其中公共卫生领域不文明现象发生率降幅最明显;但同时,观测数据也显示,个别不文明现象的发生率出现了小幅反弹。

  市民对杭州圆满举办G20峰会支持度高

  调查结果还显示:市民高度支持杭州圆满举办G20峰会,绝大多数市民热切期待有更多的大型国际会议、国际赛事在杭州召开。更多的市民期望通过电视、微信等新媒体与网站获取G20峰会的相关信息。有64.04%的受访市民表示非常支持G20峰会的举办,有52.23%的受访市民表示非常期待,并且有67%的受访市民表示愿意提供志愿服务。

  公益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“人人公益、全民公益”正在形成

  从两年的调查情况看,杭州市民的公益服务指数水平在整个指数体系中依然偏低,但提升明显,2015年比2014年提高了2.38个分值。

  调查发现,在杭州,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公益慈善逐渐兴起,互联网让公益慈善的传播变得更加快速高效,也让公益慈善组织的运行变得更加透明公开;现在,更多年轻力量加入进来,包括大、中学生,青年教师,企业员工,外来务工人员和新杭州人群体等,目前杭州已有90多万注册志愿者,公益逐渐成为一种时尚,“人人公益、全民公益”的状态正在形成。

  【专家说法】

  擦亮“金名片” 推进文明设施和物质文明

  还需要不断巩固

  发布会上,对于如何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杭州公共文明建设,专家学者们给出了不少建议。

  专家们认为,公共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涵盖公共管理和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市民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受制于多方面因素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虽然目前在公共生活领域,一些固症顽疾已有所消解,但还具有长期性、反复性,需要不断巩固。

  比如“垃圾分类投放”是当前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一年来,杭州市有关部门在治理理念创新、基础设施保障、示范小区建设和制度推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,市民“垃圾分类投放”的自觉意识有效增强并逐步转化为自觉行动。2015年调查数据表明,“垃圾分类投放”指数增幅最大;从实地现场观测情况来看,降幅最大的是“投放垃圾时没有进行分类投放”,同比下降了16.50%。

 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,“垃圾分类投放”指数值依然偏低、“投放垃圾时没有进行分类投放”发生率依然较高;此外,“随地吐痰、便溺”及 “闯红灯、翻栏杆”等现象尽管发生率不显著,但具有反复性,且这些基础性文明礼仪的失守,容易对整个城市文明造成负面影响,因而必须常抓不懈,反复抓、抓反复,不断巩固公共文明建设成果。

  此外,不少专家还提出,在完善和规范文明设施、物质层面的文明方面,还需加强。比如,进一步明晰分类投放标识,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可辨识性和可操作性;加强公共厕所建设的区域规划,完善指引设施,建议鼓励支持主干道边上的写字楼、宾馆酒店和办公楼等场所的底层卫生设施向路人开放;合理设置红绿灯时间,规范管理机动车道、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,下功夫解决好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道的现象,充分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路权。

  与此同时,要擦亮“金名片”,进一步推进机动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、推进市民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等,持之以恒打造杭州公共文明特色品牌。
(责任编辑:城市网)
技术支持:165687462 网上爆料:165687462
Copyright© 2017 北京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6211号